邵氏在七十年代拍了三部特攝片, 除了<
中國超人>及<
油鬼子>外, 還有拍得最好最認真的<猩猩王>. 1976年, 荷里活電影<King Kong>聲名大噪, 集科幻, 歷險及浪漫等元素, 並且有當年來說上佳的視覺效果, 大受觀眾歡迎. 台灣也因邵氏拍了<中國超人>, 掀起了搶拍特攝片的風潮, 製作了<戰神>一片. 前兩年, 蘋果日報封<
戰神>為香港上映過的十大cult片之一, 引來網民對這部電影的興趣, 把此片命名為<
關公大戰外星人>. 2010年, 彭浩翔在台灣終尋獲及購買了<戰神>的母帶, 並進行數碼修復工程, 且看何時能一睹這部失傳電影.
何夢華執導, 倪匡編劇的<猩猩王>揉合了<King Kong>及<戰神>的神緒, 採用了猩猩做主角, 並在電影內對香港肆意進行破壞. 1977年年初, <King Kong>才在香港上映, 這股猩猩風從美國吹到香港, 賣座逾五百萬港元; <猩猩王>在同年八月上映, 票房只達一百二十多萬元, 比原裝正版實在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