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BANG BANG 系列: 跳灰 (1975)

梁普智與蕭芳芳共同執導的<跳灰>, 是新浪潮時代有紀錄以來的第一套電影, 堪稱劃時代之作. 梁普智導演在英國倫敦出生及讀書, 其後在1967年回港在TVB任編劇, 到1975年發表他的首部電影, 而之前寫過的<狐蝠>則是他的第二部作品.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牟敦芾的史實紀錄片??? : 黑太陽731 (1988)

<黑太陽七三一>是根據歷史記載及認真的資料蒐集, 編成為類似史實電影及紀錄片的作品. 可是看過之後, 雖然會深思歷史事跡及電影背後的意義, 仍不免會把它看成一部恐怖片.


<黑太陽七三一>是在1988年的聖誕節檔期在雙南線(南華, 南洋為首的院線)上映. 以今時今日, 寶貴的合家歡時段, 絕不會播放這類兒童不宜的電影. 電影首映的時候, 香港電影三級制已實行, 觀乎電影描寫的殘暴性及真實性, 無可避免地被列為三級片, 十八歳以下青少年無緣入戲院觀看.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章國明導演的電影幕後花絮

本來想寫多點關泰迪羅賓的<點指兵兵>同名主題曲, 在youtube上一search, 竟然找到章國明導演的<點指兵兵>及<邊緣人>幕後製作花絮. 這兩段片段都是由章導剪輯及自行上載到youtube上. 他還擁有自己的頻道, 把他的實驗作品及以前在歡樂今宵裏聯同徐克, 林嶺東, 黃志強, 泰迪羅賓夾band唱歌都一併公開, 成為一個極珍貴的影像庫.

以下是<點指兵兵>的幕後花絮...

2010年12月13日星期一

章國明的首部作品: 點指兵兵 (1979)

章國明的首部作品<點指兵兵>, 來自七十年代末. 當時已陸續開始形成拍警匪片的潮流, <點指兵兵>卻能突圍而出, 成為其中的經典之一. 在1979年, 票房差不多高達三百五十萬, 與後作<邊緣人>相若, 全年高據第六位.


<點指兵兵>在一個兵捉賊的故事裏, 把三個主要警察角色的性格勾劃得非常分明, 是本人覺得最成功之處. 王鍾飾演的辣雞, 處事衝動, 但有勇無謀, 不理後果; 金興賢飾演的周sir, 身為幫辦, 以皇家警察為傲, 即使女朋友不喜歡他的職業, 怕他危險, 他亦堅持到底; 張國強飾演的阿榮, 是新入行的伙記, 品性純良, 怕見血見屍體, 騰雞得根本不適合當一個探員. 配角方面亦有飾演大賊的許炳森, 他飾演的喪標, 形神俱大奸大惡, 眼神尤其銳利, 是正邪對抗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2010年12月10日星期五

懷舊香港@忌廉溝鮮奶 - 大華戲院

在<忌廉溝鮮奶>中, 有這樣的一幕. 小朋友吳家輝在學校與同學打架時, 老師勸阻但被吳家輝錯手解開衣鈕, 被指非禮. 他在眾校同學面前被體罰, 回到家中又被父親嚴懲, 卻令他變得更加壞, 除了到處非禮女途人外, 還到大華戲院看色情電影.


大華戲院 Majestic Theatre在介乎尖沙咀及油蔴地間的彌敦道, 原來早於四十年代已建成, 就是截圖內的電影院. 在七十年代末, 在大華戲院的後面又建成新大華戲院 M2. 這兩家電影院現已重建為酒店及商場, 較早前惡名昭彰的disco亦在該址.

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

忌廉溝鮮奶 (1981)

1981年是太多好戲的一年. 今次記錄的<忌廉溝鮮奶> (台譯:汽水加牛奶) 也是這年出品的傑作.


在體裁上, <忌廉溝鮮奶>與剛寫過的<父子情>有點類似, 都是探討家庭倫理關係. 不同之處, 則是除了主線之外, 引發出來的支線多, 而且那些支線亦有主線的角色帶動, 因此電影內的人物也比<父子情>多很多. 在這種複雜的劇情下, 幸好沒有令觀眾看得一頭霧水的感覺, 相反, 有些支節篇幅雖較少, 但題材明顯, 訊息明確, 令戲劇感十分立體. 單慧珠是新浪潮的主要導演, 亦是拍慣電視劇如<獅子山下>, 但她的電影作品奇少, 除了1981年拍了<忌廉溝鮮奶>打響名堂後, 只在1984年發表了<愛情麥芽糖>和1989年在香港電台電視部出品的<但願人長久>而已. <忌廉溝鮮奶>票房高達四百八十多萬, 在1981年華語電影中佔第十一位.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

許素瑩訪問

寫過<父子情>後, 禁不住多看了<半邊人>一遍, 又令我對女主角許素瑩多了一點好奇. 以下是來自1983年的<電影雙周刊>第125期的原文節錄的許素瑩訪問, 文章的標題為"在半邊中成長", 副題為"半邊人之震盪".

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

方育平最佳導演系列: 父子情 (1981)

方育平初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是憑他在1981年推出的作品<父子情>. <父子情>與我在幾個月前記錄的<半邊人>一樣, 都是十分生活化的電影, 描繪了六十至八十年代的香港常見的倫理關係. 此片在1981年四月公映了兩個星期, 票房一百四十多萬, 全年在華語電影排行54. 商業成績不過不失, 可是方育平及電影本身得到的業界認同, 則是超越了同期的導演及作品, 在整個電影新浪潮中獲得最高讚譽, 此片兼獲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


<父子情>比起另外兩套最佳導演之作<半邊人>及<美國心>, 在拍攝上最為平實, 不算有突破創新的手法. 但方育平連同編劇陳召, 李碧華及張堅庭的說故事方法, 特別細膩, 短短的對白及簡單的語氣, 除了交待劇情之餘, 還把背景及角色的心情都表露無遺. 演員的自然和生活化演譯居功不少. 飾演父親的石磊, 對我來說頗為陌生, 翻查一下資料, 原來是資深演員, 活躍期從1951到1970的三十年, 之後在1980年短暫復出, 拍過幾部電影, 包括在<父子情>擔任男主角飾演父親羅山木.

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

懷舊香港@狐蝠 - 碧麗宮戲院, 松板屋, 大笪地

在<狐蝠>電影裏, 真的以不少香港懷舊地標作背景, 十分令人懷念.



首先, 在一場時裝表演的戲分, 伊雷飾演的張先生邂逅姚小姐, 過鏡攝出以上的建築物, 而時裝表演是否在內拍攝則不得而知. 這幢建築物在小時候一直不知原來叫做World Trade Centre Hong Kong, 即是香港世貿中心. 相片內的招牌, 是面對著告士打道的方向, 而另有入口在謝斐道, 以怡東酒店為鄰. 大名鼎鼎的碧麗宮戲院, 就是座落在舊的世貿中心裏. 碧麗宮是當年的豪華級戲院, 依稀記得戲票價錢略貴. 進入世貿中心, 往戲院的路途, 踏上厚厚的地氈, 感覺已十分高級. 戲院內的濶銀幕, 絨布座椅, 與其他戲院相比截然不同, 雖貴但亦物超所值. 最記得碧麗宮獨自為政, 自家就是一條院線, 馬拉松式播映了<幻想曲>和<時光倒流七十年>等經典電影.

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

BANG BANG 系列 : 狐蝠 (1977)

Bang Bang本是服裝品牌, 但後來涉及娛樂事業, 製作電影及音樂, 在七十年代末期, 拍了四套新浪潮始祖電影<跳灰>, <狐蝠>, <茄喱啡>和<牆內牆外>, 在八十年代初還有其他的製作. Bang Bang的老闆葉志銘, 就是葉玉卿的哥哥, 他除了之前賣時裝, 搞電影出唱片外, 在八十年代還發展橋咀島及成立飛圖集團, 延續他的電影及音樂事業, 至1999年被收購, 變成現在的英皇娛樂.


在Bang Bang年代的四套電影, 今次先記錄由梁普智執導, 及與陳欣健聯合編劇的<狐蝠>. 在導演欄中, 除了本地的梁普智, 亦有荷里活的Terence Young, 最為港人所熟悉的莫過於他拍過一些鐵金剛007電影. 演員方面, 除了笑匠伊雷, 喬宏,及配角陳欣健及黃錦燊等外, 大部分參與演出都是外藉演員, 如男主角之一亨利施路華Henry Silva 及女主角雲妮坦麥姬Vonetta McGee. 這個電影台前幕後的班底, 是除了打算招攬本地觀眾外, 亦要進攻外地市場的部署.

2010年11月9日星期二

桂治洪系列式電影: 蠱 (1981)

桂治洪商業上最大成就, 便是在1981年推出的<蠱> - 此片票房超過五百萬, 在當年的華語電影收入排第五. 我記得小時候閱報時看到<蠱>的廣告, 感覺十分嚇人, 連行經銅鑼灣翡翠明珠戲院時也不敢直望那塊大大的手繪電影廣告.


<蠱>亦是我看見眾多降頭片中, 製作最認真的一部. 桂治洪拍攝電影時的資料搜集十分全面, 他亦不介意把各類降頭詳細解釋,  而影片的開首亦用了簡單的文字來介紹巫術的背景及用途, 對於初看降頭片的觀眾, 可以把<蠱>當作為入門電影.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Turnin' Turbo Dashboard

今次介紹的是另一經典玩具Turnin' Turbo Dashboard, 與幾個月之前寫的Screwball Scramble同是Tomy的產品. 



1980年初日本任天堂已不斷推出電子遊戲機Game & Watch系列, 但Tomy在1983年推出的這款駕車遊戲機則並非電子版而是機動版, 而屏幕亦並非LCD而是低技術的背光顯像. 其實在玩具包裝盒寫明這款遊戲是適合四歳或以上的兒童, 所以這並非如Game & Watch需要眼明手快或腦筋轉動, 只是給小孩玩的汽車模擬駕駛器而已. 

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

邱禮濤, 黃秋生勁cult電影: 伊波拉病毒 (1996)

在我心目中, 牟敦芾的<打蛇>穏佔cult片的至尊, 而第二位的就是邱禮濤在1996年所拍的<伊波拉病毒>. 此片當年賣座情況一般, 上映七天票房只得一百五十多萬, 但cult片並非取悅大眾的普通娛樂, 只有喜歡觀能刺激的觀眾才會走去看cult片.


<伊波拉病毒>的色情暴力元素都拍得很震撼, 電影末段描繪黃秋生飾演的角色帶有伊波拉病毒而自己卻免疫的情節夠天馬行空夠瘋狂, 是它作為一套cult片的成功之處. 我把此片放在第二位, 是因為我相信<打蛇>描述的事情確確實實發生過, 而被牟導演一拍出來, 那份真實感和壓迫感非常強烈.

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瘋狂83 (1983)

陳積, 彬仔, 茂叔, 順嫂, 康仔, 覺悟因, 蘇小姐, 阿萍等等...記得他們嗎? 無線在1981至1986年拍攝了一千三百多集的處境喜劇<香港八一>到<香港八六>, 以輕鬆手法, 嬉笑怒罵, 諷刺時敝, 深得觀眾歡迎, 成為TVB有史以來最長壽的電視節目之一. 該劇的角色鮮明, 亦不時有新角色加入, 人物題材都豐富.


在香港以電視劇為藍本改篇成電影, 比起歐美來說, 案例算少. 早在七十年代, 楚原在邵氏改編了無線的<朱門怨>, <香港73>和<多咀街>; 而他在1983年也有改編自<香港八X>的背景角色, 創造了<瘋狂83>此套電影, 並由王晶, 劉天賜及鄧偉雄編劇. 當年在票房收了五百三千多萬, 佔華語電影榜上第十九位, 成績不俗.

2010年10月19日星期二

Nintendo Game & Watch - Fire Wide Screen (1981)

有一陣子沒有寫懷舊玩具了.

任天堂的Game & Watch系列是我的最愛, 真想把整個系列都珍藏. 這一部FR-27在小學時代, 同學們都稱為"救火". 這個遊戲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在1980年推出, 序號為RC04的窄螢幕版, 為早期Silver Series的一員; 這一部則是1981年年尾推出的濶螢幕版.

2010年10月11日星期一

牟敦芾隠姓埋名之作 (二): 血戀 (1995)

<血戀>號稱為迄今唯一一齣"打真軍"的港產片. 所謂"打真軍", 即是性愛場面都是假戲真做. 當然, 香港也會有地下小電影, 但<血戀>是由蔡瀾監製又在本港戲院上映過, 還在1995年錄得三百九十多萬的票房紀錄, 華語片中全年排第55, 是香港開埠以來獨一無二的.


2010年10月8日星期五

牟敦芾隠姓埋名之作 (一): 江湖了斷 (1985)

<江湖了斷>是邵氏八十年代中停產前推出的末期電影, 執導的是黃泰來. 前幾個月寫了一篇失傳電影牟敦芾導演的<殺人者死>, 原為1981年放映, 其後牟大導與邵氏發生合約糾紛, 還差一些補拍鏡頭才把拍攝完成, 所以當然沒有上畫. 幾年後, 黃泰來拍菲林拿回來重組, 加入一些新的段落, 再剪接成<江湖了斷>. 多謝兩位網友留言相告, 此亦在邵氏官方刊物<南國電影>得到證實, 使我沒有錯過牟敦芾在邵氏的告別作.


有關<殺人者死>的故事簡介, 可看回之前的介紹. 該劇本是探討死刑的問題,  但這套改裝版則沒有特別探討社會問題, 純綷說故事而已. 查看<殺人者死>及<江湖了斷>的演員表, 幾乎是一模一樣, 只是<江湖了斷>加插了客串的湯鎮宗, 亦是把劇本重組的主要因素. 而故事情節有百分之七十都一樣, 可想而知電影的大部分都是用回牟敦芾導演的鏡頭, 而黃泰來拍的應該大概兩三成左右.

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

馬場風暴 (1978)

前兩星期的一個星期六凌晨三時多, 碰巧TVB粵語長片播放<馬場風暴>, 一心想把它看完, 可惜敵不過睡魔, 開場十分鐘後變睡著了. 翌日後悔之餘, 尋遍淘寶及祖國視頻網站都找不到它的踪影, 幸好有有心人把整套電影錄影了放上youtube分享, 否則可能要再等上兩三年電視才再重播.


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腦魔 (1983)

我看過不少網上的討論, 有關最恐怖的電影有幾套: 之前寫過的<車魂>和<蜈蚣咒>, 看過但未作紀錄的<凶榜>和這次寫的<腦魔>. 參與這些討論的, 都是三十多到四十多歳的網民, 如當時入戲院觀看時都只是幾歳到十來歳左右. 那個時代無論電影及電視都充斥著恐怖及鬼怪的視象, 連同學間互相流傳的鬼故都特別多, 當時的街燈又不多, 入夜後即使是市區都昏昏暗暗, 就造更多離奇的傳聞及故事.

言歸正傳, <腦魔>是羅烈執導的降頭恐怖片. 羅烈在七十年代是紅透半邊天的演員, 一部<天下第一拳>走紅歐美, 邵氏專稱他為「國際武打巨星」. 羅烈的演藝生涯和私人生活都是有趣的, 有機會再寫. 這部<腦魔>, 在1983年拍成兼上映, 票房剛收在二百萬上, 全年華語電影排行六十一. 當時已是此類片種的水尾, 加上新意漸退, 所以票房不濟亦可以理解. 在"欣賞"<腦魔>, 我就放下了一些抱著看<車魂>時的期望, 劇本的合理性及特技都置之不理, 反而找到<腦魔>的優點.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許鞍華開創新浪潮之作: 瘋劫 (1979)

在1980年代初的香港電影新浪潮, 每每提及為始祖的, 就是許鞍華在1979發表的第一部作品<瘋劫>. 許鞍華與不少新浪潮導演的背景及出身都有共同之處, 她從英國倫敦進修電影回流, 在電視台曾擔任編導, 之後亦為香港電台執導<獅子山下>, 其中她擅長的包括警察及越南難民等具時事觸覺的題材.

<瘋劫>推出後, 獲得香港及台灣方面的關注. 這部電影包含了奇情和血腥的元素, 還有新浪潮導演喜歡的創意手法. 劇本方法描述了龍虎山的雙屍命案, 雖說未到奇案程度, 平鋪直敘的話其實不難理解案情, 但許鞍華採取懸疑的處理, 加上把時序大兜亂的剪接手法, 使觀眾理解故事難度大增, 而且更具驚慄性. 此片也因此奪得最佳作品獎, 最佳編劇及最佳攝影三大獎項; 當年香港金像獎還未開始舉辦, 否則肯定會滿載而歸. 除獎項外, 票房收入達二百一十多萬, 當年的華語電影中賣座排第十六.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梁珍妮訪問

梁珍妮從未大紅大紫過, 甚至拍過的電影亦未必在演員表找到她, 可是在演藝生涯開始之後三十多年的今天, 在網上仍然有關於她的討論, 當中有欣賞也有取笑她作為艷星在電影中的大膽演出, 但不少人對於她「搏命」和敬業樂業的精神十分敬佩.

以下為在邵氏官方刊物南國電影一九八零年十月號當中一篇梁珍妮專訪的原文, 由該刊物記者艾美撰筆, 紀錄手法, 編排及用字相當奇怪, 可能是三十年前的用語與現代的不一樣. 這篇訪問是配合<打蛇>即將上映的宣傳, 梁珍妮是參予該電影的其中一位演員.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

觸動香港人的痛: 安樂戰場 (1990)

香港旅行團在菲律賓馬尼拉遇害, 在旅遊巴被槍手囚禁十小時, 釀成八死九傷的慘劇, 除在事發當日現場直播, 連日來在各媒體不停報導. 在籠罩著愁雲慘霧之際, 重溫曾志偉執導, 在1990年公映的<安樂戰場>, 雖然會牽動尚在淌血的心靈, 但仍可有啓示, 收起對菲律賓這個國家的期望.


2010年8月22日星期日

烈火青春 (1982)

譚家明是新浪潮主要導演之一, 近年還有在2006年推出執導的<父子>, 並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導演及最佳影片. 在1982年, 譚家明在余允抗領導的世紀影業有限公司, 出產了具爭議性的<烈火青春>. 新浪潮的年代, 各導演編劇都側重於暴力色情的畫面. <烈火青春>的爭議, 在於片中的意識及男女關係的描繪極為大膽, 甚至在上映後仍要送往覆檢.


2010年8月12日星期四

懷舊香港@半邊人 - 清風街天橋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 房屋稠密, 住宅通常建築在一些不合理的地點, 往往讓外國旅客詫異.  天后清風街天橋為香港其中一個絕景. 旁邊的住宅大廈和行車天橋近在咫尺, 住客伸手可及. 在方育平的<半邊人>就有這有趣的一幕.

王正方飾演的張松柏, 和許素瑩駕著古老甲蟲車, 行經清風街天橋, 突然死火. 二人走出抛錨的汽車, 正想求救, 差點被後來不察覺前面有障礙的小型貨車撞過來.


2010年8月8日星期日

方育平最佳導演系列: 半邊人 (1983)

在云云新浪潮導演之中, 方育平是比較另類的一位. 他的電影無商業計算, 無血腥, 無槍, 無打鬥, 無色情暴露, 連明星都無...咁有乜呢?  就是當年的社會描寫及演員生活化的演技. 他是一個絕對少產的導演, 早年為港台的<獅子山下>拍過數集, 之後在1981-1990年間拍過四部電影: <父子情>(1981), <半邊人> (1983), <美國心> (1986) 及<舞牛> (1990). 雖然有不少觀眾會投訴他的電影"悶"及"無娛樂性", 但他深得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委的歡心, 憑首三部電影三獲最佳導演獎項, 而<父子情>及<半邊人>更獲得最佳影片的殊榮.


2010年8月5日星期四

伊雷失踨事故

在<邪鬥邪>中, 伊雷飾演一個逢賭必輸的爛賭鬼, 久下一身賭債. 現實生活中, 伊雷亦經常受錢債困擾, 甚至在八十年代初, 因與朋友合營珠寶公司, 担保一名姓馬的友人, 向一名猶太商取去一批價值廿萬的珠寶貨物, 詎馬某簽發之支票不兌現, 因而要上身坐錢債監. 而他在拍攝<星際鈍胎>時, 亦因債務問題失踪了幾個月之久, 嚴重影響該片的拍攝進度.

2010年7月31日星期六

星際鈍胎 (1983)

新浪潮導演雖多後繼無力, 但不少在早期除了拍片之餘, 還成立電影公司 (如余允抗成立了世紀影業等), 在電影圈發展出新路向. 章國明之首兩部作品<點指兵兵>和<邊緣人>為新浪潮時代必討論的佳作, 他更憑後者贏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 當年才三十歳. 之後, 竟加入了舊式影業公司邵氏成為合約導演, 第一部拍了<星際鈍胎>, 過程不可算順利.

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

最恐怖的港產片: 車魂 (1983)

很多cult片迷把余允抗的<凶榜>封為歷來最恐怖的港產片. 但我看過<車魂>後, 覺得此片比<凶榜>還要恐怖, 所以說是最恐怖的港產片, 純是個人意見. <車魂>是由盧寶倫執導, 是他導演生涯兩片之一. 演員有已獲取金馬影帝的艾迪, 魏秋樺, 鄭則士及一名小妹妹馬寶明. 艾迪雖然憑<邊緣人>打響名堂, 但他接拍的多是低成本的電影, 在1983年有兩套他主演的恐怖片, 除此片外還有<魔胎>. 論影片的質素, <魔胎>是劣質之作, 故事牽強, 情節橋段除了把其他別的電影拉過來, 拼出來的結果還會令人發笑. 但賣座與質素成反比並不出奇, <魔胎>票房有三百九十多萬, 而<車魂>則只有二百三十多萬, 全年排名56.



2010年7月11日星期日

桂治洪系列式電影: 邪鬥邪 (1980)

溫布頓過後, 世界盃將完結之際, 我又開始慢慢鑽進我的電影收藏中, 把一些有趣的電影記錄下來. 這一部<邪鬥邪>的VCD是很辛苦地找回來的.


<邪>的賣座, 引發了桂治洪導演以"邪"為邵氏拍了兩部以撞邪為題材的電影, 尤以1980年聖誕檔期上映的<邪鬥邪>最收得, 票房達三百一十四萬多, 全年排名第九.

2010年6月12日星期六

章國明, 艾迪揚威台灣的港產片: 邊緣人 (1981)

新浪潮的年代,很多新晉導演都在頭兩三部作品紅起來. 章國明在第一部的<點指兵兵>已經平地一聲雷的冒起來, 而他的第二部執導電影<邊緣人>更令他成為1982年第十九屆金馬獎的最佳導演. <邊緣人>同時也為艾迪送上金馬影帝的獎座, 成為他演藝生涯之中的最重要作品. 此片在1981年票房三百五十多萬, 華語電影排名21.

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懷舊香港@匯峰號黃金大風暴 / 闖禍 / 旺角四條友 - 平霸電業公司 & 十四座小巴

在舊的港產片中, 經常可發掘一些令人懷念的人,事和物, 而我也是極有興趣尋回老香港的面貌. 在桂治洪拍攝的<匯峰號黃金大風暴>, 也可尋回不少美好的回憶.



在電影的首幕, 主角何宗道飾演的鄺偉, 和他的女朋友在喝茶, 背景是平霸電業公司的店舖. 此店的品牌在七十年代末屬家傳戶曉, 與誇張低俗硬銷但深入民心的電視廣告有關. 除了"唔係最平, 唔敢稱霸"之口號外, 還有鄧英敏力竭聲嘶不斷提高音調"彩色電視,平霸啦!冷氣機,平霸啦!雪櫃,平霸啦!洗衣機,平霸啦!" 連年紀只得幾歳的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可見此廣告的威力.

2010年5月30日星期日

匯峰號黃金大風暴 / 闖禍 / 旺角四條友 (1979)

首先要多謝匿名博友. 之前在寫周潤發的票房毒藥年代時, 提及最想看由協利出品的電影便是今次要寫的<匯峰號黃金大風暴>. 根據該博友報料, 成功尋獲罕有的VCD!


此片有特多別名, 當年在本港上映時叫做<匯峰號黃金大風暴>, 在買到的VCD包裝上用的是<闖禍>, 大陸不少串流網站則多用<旺角四條友>, 但在片頭的片名介紹, 竟又是一個從未見過的名<禍從天降>. 另外英文名也不只一個, 除了The Gold Connection, 在外地發行的影碟名稱是Iron Dragon Strikes Back.

2010年5月27日星期四

殺出西營盤 (1982)

手中執著是美亞發行的絕版<殺出西營盤>的VCD, 觀看之前期待它是另一套新浪潮時代出產的cult movie. 看罷後, 沒有特別離奇的情節和拍法, 算是一套踏實的殺手電影. 

唐基明是新浪潮中出道的導演, 與大部分同期導演一樣, 都是出身自電視台. 他曾在佳視拍過武俠及推理劇, 也在麗的拍攝過<天蠶變>及<沈勝衣>等劇集. 此片是他執導的第一部電影, 也是聲名最响的作品, 票房收入五百五十多萬排22, 而且在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被提名最佳電影. 其後的作品光芒盡失, 沒有個人風格, 商業上也沒有取得重大突破, 只是在1991及1992年借助舞男片的短暫潮流, 拍了<雞鴨戀>及<與鴨共舞>獲得不俗的票房.



2010年5月21日星期五

黃志強 Kirk Wong 的第一次: 舞廳 (1981)

看新浪潮的電影, 暴力是很重要的素材. 之前看<山狗>時, 覺得很"堅", 不只是暴力程度, 而是那種寫實性, 真實感及態度. 看<舞廳>時也再次有這種"堅"的感覺, 而且加入一種非常強烈的陽剛氣. 黃志強導演的第一次, 就是這套新潮黑社會電影. 所謂新潮, 是指說故事的方法, 和電影的各式配套, 也是比當年其他的新浪潮導演更走前一步.



2010年5月16日星期日

油鬼子 (1976)

睇戲前先上網查一查, 油鬼子是甚麼...

馬來西亞油鬼子
"油鬼子這個名詞,馬來語叫orangminyak. 生活在馬來西亞的人都知道這個東西,簡單的說,這是一種還未被人認可的東西,相信科學的人都不相信這種東西的存在,他是一種靠巫術從人身上所來的。類似於中國一個少數民族的降頭中的血鬼降.

根據馬來民間傳說,油鬼子是屬於黑巫術的其中一種. 一般上來說,當一個人要鍛煉這種巫術,就必須在全身赤裸的在香蕉樹下靜坐100天,與邪靈交換條件.

這種黑巫術源於40至50年代期間,油鬼子的特點是全身烏黑發亮,他們具有飛簷走壁,穿牆鑿壁,甚至隱身的功力. 大多數練這種巫術的人大多是竊賊,他們以這一身的“特異”功能潛入民宅偷竊,但一定會留下線索例如黑油跡,證明他們曾經到達該處.

油鬼子經常幹的案件就是強姦處女. 因為他們只要強姦了處女,油鬼子巫術將會提升,甚至可以到達刀槍不入的地步."


2010年5月6日星期四

地獄無門 (1980)

我把徐克出道的頭三部cult片的次序倒過來看了. 之前看了<第一類型危險>, 現在寫<地獄無門>, 下一步才看<蝶變>. <地獄無門>的故事是怪異的, 充滿暴力和血腥, 但同時也滲了不少黑色幽默的場面及對白, 甚至是令人捧腹的橋段.

2010年5月1日星期六

屍妖 (1981)

桂治洪在1980-1981應是商業上最高峰的時候, <邪>, <邪鬥邪>及<蠱>大賣, 但他的題材卻沒有為了突破票房紀錄而將就觀眾的口味, 在1981年推出了<屍妖>. 當年在六月上映九天, 票房二百二十多萬, 華語電影中排行42, 成績不算彪炳.

2010年4月29日星期四

桂治洪系列式電影: 邪 (1980)

桂治洪導演生涯當中, 最重要的其中一套電影, 便是1980年的<邪>. <邪>在當年七月份上映十五天, 票房剛過三百萬, 全年排第11. 因為這套電影的賣座, 開拓了桂治洪兩個不同系列的電影. 不少人把<邪>, <蠱>和<魔>這三部單字戲名的恐怖電影當作同一系列, 亦有人把<邪>, <邪鬥邪>和<邪完再邪>這三部用"邪"字的電影為另一系列, 但<邪>本身與其他四套電影都是截然不同的.

變形金剛手表

<變形金剛>在香港曾是極度受歡迎的電視動畫, 我雖然對機械人打鬥的卡通沒興趣, 但對於該劇洐生出來的玩具也非常留意. 其中這款香港製造的玩具手表, 曾於大小玩具店及鐘錶店出沒了一兩年的時間.



這種手表有多種顏色, 有手上的紅色, 和藍色,灰色及黑色, 還有閃金及閃銀的版本. 當時在港推出之際, 記得金銀版定價超過$200, 而其他顏色都超過$100. 但於一兩年時間內, 鐘錶店已不再售賣, 定價也跌到每隻$10-$15.



這款玩具手表, 是可以把變型金剛拆出來當機械人玩, 手臂還可以把拳頭伸出來, 腳部也可以屈曲. 雖然這並非Hasbro孩之寶品牌的玩具, 但是當年就借變形金剛使產品大行其道.

2010年4月24日星期六

紅鬼仔 (1983)

<紅鬼仔>絶對可被列作失傳電影. 雖然此片有不少fans, 但在網上的討論少得可憐, 因為大部分人只是慕名希望一睹電影, 偏偏連大陸的視頻網站本是甚麼冷門電影都會找到的, <紅鬼仔>卻是音訊杳然.


我在美國某網站找到了DVD, 今天剛收到, 影碟不是香港正版, 也肯定不是外國片商購買版權後發行的. 錄像畫面質素頗差勁, 有說此片從未發行VCD, 所以流傳下來的極有可能是從錄影帶擷取, 以崇拜罕有電影的心情去看無妨. <紅鬼仔>是日光電影製作有限公司的出品, 該公司只出產了兩套電影, 是1982年的<蜈蚣咒>和此片, 難得地100%成了cult片的經典. 導演為何永霖, 也是只執導了唯一的一部電影, 但他也在八十年代擔任編劇及演員, 和突然在1999年監製了大量三級色情片.

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

衝激21 (1982)

看<衝激21>, 主要是演員表. 買VCD是三月尾的事情, 本想在今年的四月一日, 以一套比較冷門的電影紀念哥哥張國榮, 但種種原因, 剛剛才把電影看了. 除了哥哥, 電影的陣容還有比他更早離世, 與他合作無間的鍾保羅, 當年的金童玉女賈斯樂和露雲娜, 和金馬影帝艾迪. 這個卡士今天看來應是一齣有睇頭的大片, 但1982年上映了七天, 票房才190萬多點, 全年華語電影中排名70.

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

牟敦芾講打蛇

牟敦芾的<打蛇>影響力深遠, 拍攝手法令人驚訝, 在戲中那些凌辱元素, 包括色情及暴力, 震撼力的程度絕對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如想更深切了解牟敦芾如何經營這部<打蛇>, 必要由他自己開腔剖白箇中的心路歷程.

以下是節錄了牟敦芾導演在邵氏官方刊物<南國電影>在1980年下半年其中一期的訪問原文.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海豹叢書 - 叮噹



30 something就是對叮噹有情意結的年歳. 一把年紀的沒有人叫叮噹做多啦A夢, 叮噹就是叮噹. 海豹叢書是一家出版社, 把日本漫畫翻譯後在香港發行. 叮噹是由1987左右開始在香港發行的, 手上的第六期就是在1987印刷的.

以前就讀灣仔軒尼詩官立小學, 在旁邊譚臣道的一幢大廈閣樓便有海豹叢書服務社, 有過期漫畫及紀念品補售. 該總店好像在90年代初結業. 我因為以前坐校車, 可以去的機會不多, 印象是只去過兩三次, 但上面的漫畫書及玩具物品放得密密麻麻, 再加一堆中小學生.

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

殺人者死 (1981)

所謂失傳電影, 就是那些有記載, 但是在網上能找到很少甚至零資料的, 市面上也找不到任何錄像, 可能根本從來未放映過或發行過的電影. 牟敦芾在1980年的電影<打蛇>過後, 迅即在1981年在邵氏開拍了<殺人者死>.

這套電影在網上幾乎沒有痕跡, 只能在大陸某些電影資料庫有提及, 但故事大綱及演員表都欠奉. 今天在香港電影資料館中, 在1981年下半年的某幾期邵氏官方刊物<南國電影>, 竟然找到珍貴的記載.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

第一類危險/ 第一類型危險 (1980) - 下集

被電檢禁映後的<第一類危險>, 作了不少刪減及補拍, 只要是在影片開頭的放炸彈片段. 那段大概六至七分鐘的戲, 描述了區瑞強飾演的阿Paul在家中自製炸彈, 及與友好龍天生飾演的阿龍, 和車保羅飾演的阿高進入戲院看戲並在近散場前引爆, 使全場觀眾慌忙逃走. 在公映的<第一類型危險>, 雖保留了爆炸和觀眾逃生的片段, 但其他則己消聲匿跡了. 另外奀珠在公廁放炸彈, 和在阿Paul家門前訛稱放炸彈的片段, 甚至其四人在disco討論犯下罪行時同樣被刪. 論煽動性, 實在是無可置疑的, 因為戲中本來亦有一場有三人有樣學樣用炸彈打劫當鋪, 當然, 這種場面也是難逃一剪.

有一段被刪的場面, 是阿龍在快餐店看到外藉人士時心虧而突然拔足狂奔, 被警察懷疑是偷渡者. 阿龍辯稱從沒有踏足中國大陸, 但被問誰是港督時, 要多番提示才知是麥理浩. 這反映當時的年青人對時事不聞不問, 連基本的通識也不知曉.

取而代之的, 在近開場是一場三人駕駛"大膽車"並撞死人的情節. 這犯罪過程一樣是被奀珠(林珍奇飾)所目睹. 無牌駕駛致撞死人相比放炸彈當然沒有那麼煽動性, 但仍然是非常嚴重的犯罪行為. 另外在片頭的credit中, 鳴謝了一堆新浪潮的導演, 如梁普智, 章國明, 唐基明等等, 因為他們參與了幾幕政治部討論案情和追尋疑犯的戲份, 雖然對劇情沒有多大的影響, 但對於補充被刪減的時間, 避免電影過短還是有幫助的.

<第一類型危險>仍然有放炸彈甚至引至死亡的描述, 所以不知電檢處的尺度是如何訂立, 為何可准許此等鏡頭繼續存在.


無論是原裝的<第一類危險>, 或是<第一類型危險>, 都充份表現了無政府主義, 年青人對當時社會極度不滿, 採用暴力來宣洩,不知是否也是徐克當時的心態. 其中奀珠的角色是最變態最暴戾的, 也是不理其他人勸免的硬頸青年. 她可以放火, 放炸彈, 對非禮及企圖強姦的人予以激烈的還擊. 她還有一些對白老鼠及花貓的虐畜行為, 顯示了她是一個極度冷血的人.

另外, 區瑞強的角色阿Paul, 雖然家境富裕, 但家人對他不關心, 不友善, 以至他的種種反叛行徑, 都是由古至今的青少年問題的源頭. 三名中學生的行為, 好勝, 但又無知. 阿高真的把滴露喝下去的愚蠢舉動, 令觀眾不其然說"有無搞錯?".

劇本及拍攝手法是與其他B級片不同, <第一類危險>是比起<山狗>或<打蛇>等更加豐富,認真及細緻. 三名年青人加上奀珠犯罪的主線, 配上黑幫及軍火集團的支線, 再有羅烈的角色聯繫上奀珠及警方, 都是極有心思的設計. 不過改動之後的版本, 在駕大膽車後又出現戲院爆炸的片段, 實有些故事上連不上的感覺.

不知為何, 買回來的影碟放進電腦上讀不到, 所以完全cap不到圖像!

第一類危險/ 第一類型危險 (1980) - 上集

徐克為新浪潮導演的其中重要一員,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 有三部重要之作, 人稱"混亂三部曲", 包括<蝶變>, <地獄無門>及<第一類危險>. 其中<第一類危險>又洐生成<第一類型危險>, 因電檢處把<第一類危險>禁播, 為了要把電影放映, 於是把其中具爭議性的情節刪剪, 補拍另一些片段, 成為後者<第一類型危險>.




所謂具爭議性的情節, 主要是由區瑞強(Paul), 龍天生(阿龍)及車保羅(阿高)飾演的三個中學生, 自製炸彈, 所謂"土製菠蘿", 在電影播放滿院觀眾之際引爆, 其行為極具煽動性, 尤其在當年1980年的香港, 社會動蕩不安, 不少群眾集會示威和暴動及警民衝突, 該段畫面會否引起效法的行為, 相當值得商榷.

<第一類型危險>在1980年的十二月在港公映了十四天, 票房二百二十多萬, 全年排名十九. 之後, 無論是被禁的原片, 或上映的版本, 在香港都沒有發行錄像, 但在法國則有發行影碟. 手上的DVD是<第一類型危險>的修改後版本, 沒有任何字幕, 是在美國某網站購買. 盒面上有日文字, 雖然在日本亦有發行, 但DVD盒上是台灣公司發行. 而影碟亦收錄了導演徐克的英語訪問, 附有的是法文字幕; 也有原裝<第一類危險>的刪剪片段, 是built-in的中文字幕. 而且電影的英文名是Don't Play With Fire, 不是原本的 Dangerous Encounter 1st Kind. 所以這DVD版本, 與"混亂三部曲"有共鳴, 真的混亂到不知是那裏發行的. 網上未經證實的資料道, 因為原裝的菲林丢失, 因此下落不明, 只能靠錄影帶及導演提供的修復畫面混剪而成.

因為從未看過原裝版本, 所以猜想故事是這樣的: 三個中學生自製炸彈, 在戲院引爆, 惹來恐慌, 在過程中給林珍奇所飾的奀珠目睹. 這四個年青人因此而結識, 他們完全沒有遵守法律的意識, 甚麼都不怕, 甚麼都可以玩. 他們聯手拿著炸彈衝上滿載日本遊客的旅遊車(最後三個男的逃離, 只得奀珠留在車上), 命令全車人脫衣趕下車.

那三名男的, 因為那次事件與奀珠結怨, 一天放學後, 在山後的一條路上竟然以電油及放火企圖互相焚燒, 真的夠瘋狂.

其間遇到一輛汽車, 他們阻塞道路引致那外藉軍火集團成員的不滿, 互相紏緾, 奀珠還意外拿走了八百張每張值一百萬日元的本票. 軍火集團一面追踪掉失了的巨款, 另一方面四個年輕人竟到銀行嘗試將一張本票兌換, 惹來銀行甚至警方的懷疑. 為了千方百計把本票轉為現金, 他們拉攏了黑社會成員穿針引線, 在地下渠道以大量折讓售出, 可惜他們貪婪, 想連給黑社會的介紹費也想省回, 過橋抽版; 而黑社會那邊又想吞掉所有錢, 於是兩幫人在停車場的大型追捕場面十分緊張刺激. 但最後, 阿龍為逃命, 連現金都掉失了.

逃是暫時逃得了, 但黑幫又豈會如此輕易放過? 在奀珠家的樓下, 黑幫頭目黑仔以百敵一, 奀珠幸得由羅烈飾演的差佬阿哥解圍. 阿哥雖不知奀珠在外發生甚麼事, 但極為憤怒, 把她綁在家中的窗花, 不淮她出外. 碰巧軍火集團那邊追查到奀珠的下落, 她當然沒有好下場.

至於那三個男學生, 本想到憤場匿藏, 但他們互相追打, 甚至玩飲滴露...終於等到差人(羅烈)和軍火集團成員都趕來了, 變成互相射殺和毒打, 還加上誤殺, 最後所有人都魂歸天國, 只剩差佬阿哥重傷, 和阿高倖存但已變成瘋子, 拿著機槍亂掃...

2010年4月5日星期一

社女 (1975)

剛找到<社女>的VCD, 沒有多加思索便買了回來. 這套戲是35年前的1975年拍攝, 但因林建明仍於幕前出現和生活的各種不幸經歷被大幅報導, <社女>亦不時被提及.


<社女>的賣點是當年沙灘小姐的冠軍林建明的大膽演出, 包括剃光頭的場口及造型, 而因此此片有另一別名為<光頭蓓蒂>, 即使是片初的片名介紹亦不是用<社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