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被刪的場面, 是阿龍在快餐店看到外藉人士時心虧而突然拔足狂奔, 被警察懷疑是偷渡者. 阿龍辯稱從沒有踏足中國大陸, 但被問誰是港督時, 要多番提示才知是麥理浩. 這反映當時的年青人對時事不聞不問, 連基本的通識也不知曉.
取而代之的, 在近開場是一場三人駕駛"大膽車"並撞死人的情節. 這犯罪過程一樣是被奀珠(林珍奇飾)所目睹. 無牌駕駛致撞死人相比放炸彈當然沒有那麼煽動性, 但仍然是非常嚴重的犯罪行為. 另外在片頭的credit中, 鳴謝了一堆新浪潮的導演, 如梁普智, 章國明, 唐基明等等, 因為他們參與了幾幕政治部討論案情和追尋疑犯的戲份, 雖然對劇情沒有多大的影響, 但對於補充被刪減的時間, 避免電影過短還是有幫助的.
<第一類型危險>仍然有放炸彈甚至引至死亡的描述, 所以不知電檢處的尺度是如何訂立, 為何可准許此等鏡頭繼續存在.

無論是原裝的<第一類危險>, 或是<第一類型危險>, 都充份表現了無政府主義, 年青人對當時社會極度不滿, 採用暴力來宣洩,不知是否也是徐克當時的心態. 其中奀珠的角色是最變態最暴戾的, 也是不理其他人勸免的硬頸青年. 她可以放火, 放炸彈, 對非禮及企圖強姦的人予以激烈的還擊. 她還有一些對白老鼠及花貓的虐畜行為, 顯示了她是一個極度冷血的人.
另外, 區瑞強的角色阿Paul, 雖然家境富裕, 但家人對他不關心, 不友善, 以至他的種種反叛行徑, 都是由古至今的青少年問題的源頭. 三名中學生的行為, 好勝, 但又無知. 阿高真的把滴露喝下去的愚蠢舉動, 令觀眾不其然說"有無搞錯?".
劇本及拍攝手法是與其他B級片不同, <第一類危險>是比起<山狗>或<打蛇>等更加豐富,認真及細緻. 三名年青人加上奀珠犯罪的主線, 配上黑幫及軍火集團的支線, 再有羅烈的角色聯繫上奀珠及警方, 都是極有心思的設計. 不過改動之後的版本, 在駕大膽車後又出現戲院爆炸的片段, 實有些故事上連不上的感覺.
不知為何, 買回來的影碟放進電腦上讀不到, 所以完全cap不到圖像!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