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7日星期日

電影短打: 小生獻醜 (1986)

Shyly Joker


<小生獻醜>是1986年上映, 由曾志愇和午馬合導的舊式喜劇. 此片從未推出任何影碟, 甚至LD也沒有, 只有VHS錄影帶面世過. 演員名單以曾志偉和徐少強, 兩人戲份甚少, 尤其徐少強只屬客串演出, 而主角其實是王青. 王青並非英俊小生, 但在八十年代卻很吃得開, 很多時候在電影擔任一線角色.


故事中的大口(王青)為人蠢鈍, 性格和善, 在辦公室內經常受人欺負, 並指點做些不屬他工作範圍的任務. 同事劉仔(曾志偉)、助理(柯受良)、總經理(午馬)甚至新來的女秘書Susie(徐佳莉)都當大口是傻仔一般看他不順眼. 大口租住的房間, 也充滿奇怪的人, 包租婆的老公經常在外搞三搞四, 她為報仇常想跟大口胡混.

2014年7月20日星期日

桂治洪作品選: 成記茶樓 (1974)

The Teahouse


幾年前香港掀起了一陣桂治洪風, 不少影迷懷緬他生前所拍的一系列電影. 今天熱潮過後, 我仍不時喜歡重溫他的作品, <成記茶樓>是桂導演1974年執導的電影. 由於票房賣座, 翌年還推出了續集<大哥成>.

<成記茶樓>和<大哥成>的主角王成, 是一位有情有義, 開茶樓的小人物, 但卻對社會種種欺凌和不平甚為不憤, 因而對身邊的人連夥計的品格要求也高. 這故事和人物的原創為王陵先生, 以筆名江之南在明報副刊連載短篇小說, 主攻社會上的低下層人物, 此兩部電影正是改編當年甚受讀者歡迎的「人在江湖」.

2014年6月2日星期一

聽不到的說話 (1986)

Silent Love


「最鋒利的刀都會有生鏽的一日」的姜大衛, 由五十年代國語電影, 過渡到邵氏年代, 已是演而優則導. 後來在新藝城及德寶電影公司, 都有導演作品, 其中包括德寶的這部<聽不到的說話>. 上期介紹的馬斯晨, 除了<投奔怒海>, 最令觀眾印象深刻便是<聽不到的說話>.


電影主題在當年的主流喜劇中算是另類, 但八十年代題材五花八門, 也有不少描述社會弱勢社群. 姜大衛選擇了聾啞人士, 主要因為他們的手語比較美, 而且能夠傳達一些真實生活的訊息. 他在開戲時希望與主流不同, 才易於突破, 而且他本身也不太喜歡拍一些太大路的題材.

2014年4月13日星期日

被遺忘的演員: 馬斯晨

馬斯晨, 原名馬惠珠, 八十年代電影演員, 產量不多, 但不乏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她憑藉許鞍華執導的<投奔怒海>, 榮獲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新演員獎項, 並同時被提名最佳女主角, 最後落敗於<靚妹仔>的林碧琪.


馬斯晨個子矮小, 從代表作<投奔怒海>中, 她比戲中對手林子祥矮了差不多一個頭. 她並非美女, 但有當年影視圈獨有的倔強特質. 該年代盛產喜劇, 也有談情說愛、動作警匪及一些另類故事, 基於馬斯晨的外型和個性, 似乎都不怎麼配合, 因而局限了她在影壇的發展. 反而一些社會議題, 尤其有悲情成份的, 則非常合適, 所以仍能有流傳至今仍令人欣賞懷念的作品.

2014年3月10日星期一

港產爛片之王: 小小小警察 (1989)

Little Cop


看過<小小小警察>的朋友不知對此片有何評價. 是普通胡鬧喜劇? 是cult片? 是爛片? 不少人把它設定為美國經典爛片導演Ed Wood的作品級別. 事實上, 港產片史上爛片無數, 但爛得如此徹底, 而且演員星光熠熠, 則絕無僅有.


<小小小警察>由曾志偉自組的「兒童城」製作, 在1989年公映時, 票房大約570萬左右, 不算乏人問津, 但以如此強勁卡士來說, 成績亦可說強差人意. 由於版權問題, <小小小警察>在香港只曾由海岸發行過VCD, 流量極少, 所以有關此片的談論也非常罕見. 在2008年, 香港國際電影節其中一個環節為「曾志偉作品回顧展」, 此片也在11部放映電影之一, 據說入場率一般. 同年, 再在亞視本港台周末黃金時段重播. 這些公開播放把<小小小警察>浮上水面, 引來影迷熱烈關注.

2014年2月8日星期六

林亞珍 (1978)

Lam Ah Chun


之前曾經記錄過的<林亞珍老虎魚蝦蟹>實為<林亞珍>電影系列的第二集, 1978年推出的<林亞珍>才是這個經典角色初登大銀幕的第一炮. 這兩部曲都沒有發行過現今流行的影音產品, 因此成為失傳電影. 上次找到了<林亞珍老虎魚蝦蟹>的LD拷貝, 而今次<林亞珍>則有幸尋得美版VHS的拷貝.


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李修賢榮登影帝之警匪片: 公僕 (1984)

Law With Two Phases


李修賢在電影圈發展主要有三個階段. 自七十年代初開始, 他是邵氏的當紅演員, 演出的角色多元化, 之前曾記錄過的幾部特攝電影如<中國超人>、<油鬼子>和<猩猩王>都是他在邵氏的精彩之作, 還有多部與張徹、楚原和桂治洪等合作的電影. 後來更在1981年首次與藍乃才合導<單程路>.


八十年代初起的後邵氏年代, 李修賢最成功自編自導自演的<公僕>, 成功為他摘下了香港金像獎及台灣金馬獎的雙料影帝榮銜. 這個警察形象, 也成為他往後接拍電影的大部份角色種類. 在八十年代後期, 他自組公司製作電影, 並在九十年代將不少經典的奇案搬到大銀幕. 他仍舊演警察, 同時較多時間放在幕後策劃.

2013年10月20日星期日

林亞珍老虎魚蝦蟹 (1979)

Lam Ah Chun Blunders Again


記得林亞珍嗎? 說她是七十年代電視機中看到的最家傳戶曉的角色, 絕對沒有誇張. 冬菇頭、深近視眼鏡, 鬆身格仔恤衫和笨拙的舉止, 成了傻大姐的模範造型. 這是蕭芳芳放洋留學及在台灣結婚和作事業發展後, 於1977年重返TVB主持搞笑節目<點止咁簡單>中, 一個深入民心的扮相.


十三集的電視節目過後, 林亞珍聲名大噪, 蕭芳芳和在節目合作的陳家蓀將角色搬到大銀幕. 由蕭芳芳自資的高韻電影製作公司出品, 陳家蓀導演, 二人合編的<林亞珍>在1978年上映, 狂收二百多萬元票房. 之後, 賺得盤滿砵滿的蕭芳芳沒有乘勝追擊, 竟將續集交由男主角伊雷開拍. 於是由黃華麒執導, 劉天賜編劇的續集<林亞珍老虎魚蝦蟹>便在翌年應運而生, 繼續賣座, 狂收三百多萬元票房成為當年華語電影的第七位. 其後在1982年還有第三集, 由吳宇森操刀的<八彩林亞珍>完成林亞珍三部曲. 此篇主要記錄續集<林亞珍老虎魚蝦蟹>.